4月1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陜西省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倍增計劃》。如何讓助企政策更好落實落細?聽聽委員的聲音——
作為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模式,近年來,社區網格化管理的廣泛應用讓越來越多居民享受到了高效便捷的民生服務,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網格化管理體系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成為阻擊疫情、穩定社會的基石。
省綠化委員會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省系統指導科學推進國土綠化,全面推行造林綠化落地上圖制度,完成造林結果上圖509.6萬畝,造林綠化實現精細化管理。如何提升綠化質效,繪就陜西“全域美”生態底色?聽聽委員怎么說
2021年陜西全年完成營造林842.3萬畝,完成面積居全國前列,治理沙化土地93.3萬畝。如何更好地為國土添綠、守綠、護綠,全力厚植美麗陜西綠色底版?聽聽委員怎么說
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從國家立法層面強調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不僅有助于破解對職業教育的偏見,也給職業院校的發展帶來新機遇。如何抓住機遇贏得發展?聽聽委員怎么說——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倍增計劃,健全“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上市企業(獨角獸企業)”全生命周期培育鏈條。如何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質量雙提升?聽聽委員怎么說——
據教育部統計,2022屆高校畢業生預計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規模和增幅均創新高。疫情影響下,今年該如何精準發力打好就業攻堅戰?本期“委員說”,就聊一聊“最難就業季”中的大學生就業話題。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明確指出,到2025年,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8.5%。
作為教育界的一項重大改革,“雙減”政策的落地,在全社會引起了巨大反響,但在實際推進過程中,也面臨著不少問題。如何緩解教育焦慮,深入推進義務教育“雙減”政策?寶雞市政協委員、寶雞高新第二小學校長王潤岳建議,關注家庭教育,完善學校課后服務,實現家校協同育人,滿足學生全面發展需求。
陜西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全省共有2000余處革命遺址。圍繞以紅色旅游產業助推革命老區發展,省政協委員黃勇、沙石、車爽積極建言獻策。